聯系我們
CONTACT
電話:022-82525555或4000526899
E-Mail:chenhui@feed163.com
地址:天津市寶坻區水族文化創意產業園
郵編:301802
觀賞魚常見疾病 ——真菌性疾病、細菌性疾病
2019-12-17 12:59:36一、真菌性疾病
1、水霉病
病原:水霉科中的水霉、綿霉。
流行:感染對象沒有選擇性,尤其對體表有外傷的魚類感染性更強。
病癥:由于魚體皮膚局部受損,鱗片脫落而導致水霉菌感染附生,一端深入宿主組織內,造成發炎和壞死,另一端在體表外大量生長,形成肉眼可見的灰白色綿毛狀絮狀物,患病魚游動緩慢,食欲減退,終至死亡。
防治:
(1)避免魚體受傷,加強飼養管理,提高魚體抗病力。
(2)治療可選用對真菌有殺滅作用的含碘消毒劑,內服抗菌藥物,防止細菌繼發感染。
2、鰓霉病
病原:鰓霉。
流行:5-10月,特別是5-7月為發病高峰。
病癥:受水霉菌感染的魚鰓,鰓絲淺淡貧血,有失以往的紅艷。病魚失去食欲,呼吸困難,游動緩慢,鰓上粘液增多,鰓上出現點狀出血,嚴重時魚高度貧血。
防治:
(1)加強飼養管理,注意水質調節,做好消毒工作。
(2)水體消毒選用對真菌具有殺滅作用的含碘消毒劑。
二、細菌性疾病
1、爛鰓病
病原:柱狀黃桿菌。
流行:以夏季最為流行,鰓受損后容易流行。
病癥:病魚行動緩慢,反應遲鈍,離群獨游?;疾〕跗邛w絲腫脹,隨著進一步發展,鰓絲腐爛,粘液增多。
防治:
(1)徹底清塘消毒,發病季節,定期消毒。
(2)可選用中草藥如雙黃、板藍根、五倍子等治療,用法用量按說明進行。
(3)也可選用國家規定的專用抗菌藥物,按說明方法進行。
2、豎鱗病
病原:水型點狀假單胞菌。
流行:常發生在靜水養殖和高密度養殖環境下,水質遭到破壞、魚體受傷后經皮膚感染。
病癥:病魚體表粗糙,鱗片向外豎起,基部水腫積有少量半透明或含血的滲出液。若在鱗片上稍加壓力,可見鱗片基部有少量滲出液噴出,然后鱗片脫落,導致感染。病魚的發病部位潰爛,患病魚的鱗片豎起,干枯松散,腹部膨脹,有時眼睛外凸。重病魚臥于池底,停止攝食,不久就死亡。
防治:
(1)在捕撈、運輸等操作過程中,避免魚體受傷。
(2)治療可選用中草藥如青板、黃柏散等治療,用法用量按照說明方法進行。
(3)可選用磺胺類藥物或其他國家規定的水產養殖抗菌藥物,按照說明方法進行。
3、腸炎病
病原:嗜水氣單胞菌。
流行:該菌為條件致病菌,在水體及池底淤泥多時大量存在。當魚體抵抗力下降,養殖環境惡化時易導致該病。
病癥:病魚精神呆滯,行動緩慢、離群、厭食、甚至失去食欲。初期可見腸壁充血發紅、腫脹發炎、腸腔內無食物或只有少量食物。嚴重時,輕壓腹部有血黃色黏液流出。將病魚進行解剖后,可看到腸道發炎充血,甚至腸道發紫。
防治:
(1)投喂新鮮餌料,不投喂變質飼料。
(2)可選用中草藥如雙黃、板藍根、五倍子等治療,用法用量按說明進行。
(3)也可選用國家規定的專用抗菌藥物,按說明方法進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