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系我們
CONTACT
電話:022-82525555或4000526899
E-Mail:chenhui@feed163.com
地址:天津市寶坻區水族文化創意產業園
郵編:301802
觀賞魚常見疾病——病毒性疾病
2020-04-11 15:18:10
病毒性疾病引起魚類死亡速度快,傳播范圍廣,而對觀賞魚病毒性疾病的治療比較困難,因此,了解觀賞魚病毒性疾病種類及預防尤為重要。
1、錦鯉皰疹病毒病
病原:鯉皰疹病毒3型。
流行:錦鯉皰疹病毒傳播迅速,任何年齡均易感,發病適溫23-28℃,魚發病出現癥狀24-48 h后開始死亡,2~4 d內死亡率可迅速達80%~100%。
癥狀:病魚無力、無食欲,呈無方向感游泳;魚體表面出現蒼白塊斑或水泡,鰭條充血,魚眼凹陷;有些魚表現為神經癥狀,小刺激也會引起強烈的反應,然后逐漸進入不活躍期。
防治:目前尚無有效的藥物用于治療,以綜合預防措施加以控制。
(1)引進抗病品種,提高抗病能力。
(2)加強飼養管理,對水源、親魚、魚苗以及相應的設施進行嚴格消毒。
由于該病為急性、接觸性傳染病,屬二類動物疫病,發現疑似病例,需及時向漁業主管部門上報。
2、鯉春病毒血癥
病原:鯉春病毒。
流行:各年齡均易感,魚齡越小越易感,流行于春季,適溫15~17℃,水溫超過22℃不再發病。傳染源為病魚、死魚和攜帶病毒魚。
癥狀:病魚呼吸緩慢、行動遲緩、食欲降低,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;病魚體色發黑、腹部膨大、鰓絲蒼白、眼球突出、肛門紅腫、腸道發炎;發病后期身體失去平衡。
防治:同錦鯉皰疹病毒。
3、鯉痘瘡病
病原:鯉皰疹病毒1型。
流行:流行于冬季及早春低溫時,流行水溫在10~16℃,易發生在肥水池塘,水溫升高后可逐漸自愈。
癥狀:發病早期,體表出現乳白色斑點,隨著病情發展,斑點數目及大小逐漸增加,嚴重時連成一片。增生物表面由光滑變粗糙,呈石蠟樣,狀似痘瘡。病魚會因生長受到抑制而消瘦,嚴重者死亡。
防治:
(1)升高水溫可起到預防作用。
(2)將患病魚放入氧氣充足的清潔水中,體表增生物可自行脫落。
(3)加注新水。
(4)使用10%聚維酮碘溶液0.45-0.75 ml/m3全池潑灑。
4、鯽造血器官壞死癥
病原:鯉皰疹病毒2型。
流行:4-10月均有流行,流行時間長。流行水溫15~33℃,24~28℃最為嚴重,主要危害金魚。
癥狀:病魚體色發黑、游動緩慢、體表出血或充血;鰓絲腫脹,呈鮮紅色,并伴有“鰓出血”癥狀。
防治: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措施,以預防為主。
(1)引進親魚,嚴格進行檢疫。
(2)利用天然抗病毒藥物如板藍根、黃芪等中草藥拌料投喂,以增強魚體的抵抗力。
(3)保持良好的養殖水體環境,利用微生態制劑調節水質。